谷胱甘肽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
基础特性与合成
结构与存在形式:由半胱氨酸、谷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硫醇分子,有还原型(GSH,关键 ROS 清除剂)和氧化型(GSSG)两种形式,正常条件下 GSH 占比更高,GSH/GSSG 比值可判断细胞毒性。
合成机制:分两步 ATP 依赖反应,第一步由谷氨酸 - 半胱氨酸连接酶(GCL)催化谷氨酸与半胱氨酸生成 γ- 谷氨酰半胱氨酸,第二步由谷胱甘肽合成酶(GS)催化添加甘氨酸生成 GSH;合成受 GCL 和 GS 调控,且在植物中存在区室化(叶绿体、细胞质、线粒体等),拟南芥中 GCL 和 GS 由同一基因编码(不同起始位点)。
抗氧化功能
抗氧化作用:可清除过氧化氢(H₂O₂)、脂质过氧化物、甲基乙二醛及农药等,通过谷胱甘肽化保护蛋白质免受氧化应激损伤;参与抗坏血酸 - 谷胱甘肽(AsA-GSH)循环,将脱氢抗坏血酸(DHA)还原为抗坏血酸(AsA)。
对胁迫的响应:非生物胁迫下,GSH 含量和 GSH/GSSG 比值会变化,如玉米低温胁迫下总 GSH 浓度升高是合成速率加快导致,小麦抗逆杂交种在高温、低温和渗透胁迫下 GSH 及羟甲基谷胱甘肽(hmGSH)生成量更高。
GSH 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
氧化胁迫:作为主要抗氧化剂维持 redox 稳态,GSH 还原酶维持高 GSH/GSSG 比值,保障蛋白质结构功能,叶绿体中 GSH redox 状态与质体醌库协同调控 redox 信号。
高温胁迫:外源 GSH 通过诱导抗氧化酶活性、清除 ROS 提升植物耐热性,如玉米幼苗经 40℃处理后总 GSH 含量和 GSH/GSSG 比值升高,苹果 peel 经高温和强光照射后内源 GSH 含量增加以增强耐热性。
低温胁迫:外源 GSH 可降低脂质过氧化和电解质渗漏,如水稻喷施 0.5mM GSH 后,与未处理低温胁迫植株相比,苗和根更长、鲜重更高、内源 GSH 水平更高;番茄品种 Pusa Sheetal 经 GSH 处理后低温耐受性提升。
盐胁迫:GSH 可改善植物生长、提升水分利用效率(WUE)和抗氧化酶活性,如辣椒喷施 0.4 和 0.8mM GSH 后,WUE、地上部和根部鲜干重及渗透调节剂浓度均提高;多种植物(水稻、烟草等)盐胁迫下存在 redox 失衡,GSH 通过调控相关基因(如 GST、GPX)维持 redox 状态。
重金属胁迫:GSH 可螯合重金属离子(如 Cd²⁺),并促进植物螯合素(PC)合成(PC 可直接整合 Cd²⁺),还能辅助 ABC 转运蛋白将重金属转运至液泡;小麦受 Cd 胁迫时,外源 GSH 可提高内源 GSH 和光合色素水平,降低氧化损伤。
干旱胁迫:外源 GSH 可提升光合速率、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,如绿豆经 GSH 处理后,乙二醛酶活性和抗氧化系统增强,干旱诱导的氧化损伤降低;拟南芥过表达 GST 可通过维持 GSH 库提高耐旱性,GSH 还能增加 ABA 含量以调节气孔开度。
与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
关键激素协同作用:脱落酸(ABA)、水杨酸(SA)、乙烯(ET)、茉莉酸(JA)等激素与 GSH 存在交互作用。如 SA 可通过 NPR1 蛋白调控 GSH 水平,增强植物抗逆性;JA 能上调 GSH 合成和再利用相关基因表达,提升 GSH 合成能力以应对氧化胁迫;ET 信号通路参与 GSH 介导的盐和重金属胁迫耐受,拟南芥 ET 信号突变体(EIN2)中 GSH 无法提升抗逆性。
转录水平调控:植物激素对 GSH 的转录调控尚不明确,但 GSH 作用需部分激素参与,如转基因拟南芥(AtECS1)中 GSH 含量提升,SA 介导的 PR 基因表达增强。
参考文献:
[1] Rai G K, Kumar P, Choudhary S M, et al.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glutathione and crosstalk with phytohormones in enhancing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crop plants[J]. Plants, 2023, 12(5): 1133.
*特别说明 - 本文仅作资讯科普用途,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诊断和建议,不应被视为对所涉医疗产品的推荐或功效证明。涉及疾病诊断、治疗、康复相关的,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,寻求专业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