腺苷作为抗脱发外用制剂所发挥的作用
脱发问题不仅影响外貌,更易引发焦虑、社交恐惧等心理负担,目前临床获批的抗脱药物仅有外用米诺地尔与口服非那雄胺。近年来,腺苷作为外用抗脱活性成分的潜力逐渐受到关注,其在调节毛发生长、改善脱发症状方面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效果,为脱发治疗提供了新方向。
作用机制
从作用机制来看,腺苷是由腺嘌呤与D-核糖组成的核苷,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中,安全性已获美国FDA与欧洲EMA认可,允许其以不超过0.1%的浓度用于外用制剂。其抗脱作用主要通过G蛋白偶联腺苷受体(A₁、A₂ₐ、A₂ᵦ、A₃)实现:一方面,腺苷可与真皮乳头细胞表面的A₂ᵦ受体结合,上调细胞内cAMP水平,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(FGF-7)表达,而FGF-7能有效诱导毛囊进入生长期(anagen)并维持其活性;另一方面,腺苷还可激活Wnt/β-连环蛋白通路,推动毛囊细胞增殖与毛球上皮细胞分化,延长毛发生长期、缩短休止期(telogen),从根本上减少毛发脱落、促进毛发生长。值得注意的是,临床常用的抗脱药物米诺地尔,其疗效也需通过腺苷介导,进一步印证了腺苷在毛发生长调节中的核心地位。
临床效果
在临床效果层面,一项针对外用腺苷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显示,不同浓度的外用腺苷制剂均能显著改善脱发症状。其中,0.75%腺苷洗剂的效果最为明确:治疗6个月后,荟萃分析(3项试验)显示毛发密度呈现上升趋势(,粗毛比例提升,细毛比例下降。更重要的是,腺苷制剂的安全性与患者接受度优势明显——仅1项试验报告腺苷组出现2例轻微不良反应(毛囊炎、瘙痒),同时,受试者对腺苷制剂的满意度更高,,主要因其质地清爽、无油腻感,且受试者感知起效更快。
尽管现有证据显示外用腺苷具有良好的抗脱潜力,但受限于多数临床试验样本量小、部分采用多活性成分制剂(无法单独归因腺苷效果)等问题,整体证据强度仍为低至中等。不过,对于对米诺地尔、非那雄胺存在禁忌或不耐受的患者,外用腺苷仍是值得尝试的替代方案。未来需通过更大样本、单活性成分、安慰剂对照的高质量试验,进一步验证腺苷的最佳使用浓度与长期疗效,推动其在抗脱领域的规范化应用。
参考文献:
Szendzielorz E, Spiewak R. Adenosine as an active ingredient in topical preparations against hair los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published clinical trials[J]. Biomolecules, 2025, 15(8): 1093.
*特别说明 - 本文仅作资讯科普用途,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诊断和建议,不应被视为对所涉医疗产品的推荐或功效证明。涉及疾病诊断、治疗、康复相关的,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,寻求专业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