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QQ潜在的神经保护机制
吡咯喹啉醌(PQQ)是一种可通过饮食摄入的芳香族邻醌类化合物,它具备高效 redox 循环能力,可通过调节氨基酸 / 脂质代谢、作为乳酸脱氢酶(LDH)辅因子、促进NAD合成及线粒体生物发生(调控PGC-1α、TFAM等因子)提升 ATP 生成,且在体外(如对抗鱼藤酮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)和体内(如阿尔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、创伤性脑损伤等模型)均展现出神经保护作用,还能改善人类认知功能。
神经保护作用
对抗代谢应激:鱼藤酮(线粒体复合体 I 抑制剂)处理 SH-SY5Y 细胞和原代中脑神经元后,PQQ 可恢复线粒体膜电位、增加 mtDNA 含量、上调线粒体复合体 I 亚基基因,减少细胞凋亡。
抗氧化与信号激活:激活 ERK1/2、AMPK、PI3K/Akt、Nrf2 等通路,减少活性氧(ROS)生成;调节 NMDA 受体活性,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毒性。
减少毒性聚集:抑制 Aβ25-35(阿尔茨海默病相关)和 α- 突触核蛋白(帕金森病相关)的聚集和细胞毒性。

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神经保护机制
改善线粒体功能:激活 PGC-1α 和 TFAM 等线粒体生物发生关键因子,提升线粒体数量和功能;在鱼藤酮诱导的大鼠帕金森模型中,PQQ 可上调线粒体复合体 I 亚基(Ndufs1/4)表达,逆转线粒体形态破坏。
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:减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,提升酪氨酸羟化酶(多巴胺合成关键酶)和囊泡单胺转运体 2 表达,改善多巴胺能系统功能。
抑制氧化应激:激活 AMPK、Nrf2 等通路,减少 ROS 生成;在小鼠帕金森模型中,PQQ 可逆转鱼藤酮诱导的 ROS 积累,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。
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明确PQQ的作用机制、优化给药方式以推进临床转化。
参考文献:
Canovai A, Williams P A.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: a potential neuroprotective compound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argeting metabolism[J].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, 2025, 20(1): 41-53.
*特别说明 - 本文仅作资讯科普用途,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诊断和建议,不应被视为对所涉医疗产品的推荐或功效证明。涉及疾病诊断、治疗、康复相关的,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,寻求专业意见。